当前位置:
首页
字号:【 大 中 小】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又称“小儿麻痹症”,所致麻痹不可逆,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中隐性感染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为主,发病早期也可因咽部排毒经飞沫通过口-口途径传播。人群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潜伏期一般为3~35天,平均5~14天。脊灰感染者可分为无症状型(隐性感染)、顿挫型(轻型)、无麻痹型和麻痹型,其中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顿挫型约占4%~8%,可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流感样症状。无麻痹型病例较顿挫型出现脑膜刺激征,全身症状更重。仅有1%~2%的感染者会发生肌肉麻痹,通常的脊灰病例指麻痹型病例,典型表现是四肢(尤其是下肢)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通常不对称,不伴有感觉障碍。
脊灰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接种脊灰疫苗可有效预防脊灰。国家免疫规划脊灰疫苗包括脊灰灭活疫苗和脊灰减毒活疫苗。2000年中国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除疫苗接种外,开展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及时应对输入野病毒及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和病例,也是维持无脊灰工作的重要措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版权所有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