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字号:【 大 中 小】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的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中啮齿类动物和猪、犬、牛等家畜是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带菌动物或被带菌动物尿液污染的疫水或土壤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感染人群是农民。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0天。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膜充血,轻症者类似流行性感冒,严重者可出现肺出血、黄疸、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死亡。根据临床表现,钩体病可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及脑膜脑炎型五个型别。
钩体病的防控首先要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疫源地,对于屠宰、肉类加工及家畜饲养场所,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疫区高危暴露人群应及时佩戴手套、防护靴等工具,做好个人防护。钩体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接种。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版权所有电脑端